一個青年策展人的奇幻之旅

緣起

隨著社群網站及媒體的發展,加上手機和攝影器材的普及,影像不再是專業人士的專利。現在幾乎人手一機,隨時隨地都可以記錄身邊發生的事物,拍照或錄影、上傳、按讚、轉發,人人都是記者、導演也是觀眾,影像的傳播幾乎變成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。除了媒體製造的新聞畫面之外,人人都能「自導自演」,用照片或影片來闡述自己的想法和理念。

從那個映像管電視、查資料要到圖書館的年代,七、八年級的我們已經是雲端資訊時代,生活中的大小事幾乎都仰賴科技產品和網路,有什麼問題只要上網Google一下,或是拜臉書大神(在臉書上發問請網友回答問題)幾乎都能迎刃而解。但生活中總有幾件事情不是臉書跟Google可以解決的,例如說盤根錯節的結構性問題。

我們現在所面對的世界,早已不是那個經濟起飛、錢淹腳目的年代,但我們仍然努力、創新,試圖在紅海中創造一片藍海。但是在全球化的影響之下,我們的社會也毫不留情地滾動,輾壓那些被體制遺忘的人們,只能繼續在讓人望之卻步的房價、都更迫遷、低薪、高工時、過勞、貧富不均、環境污染的夾縫中求生存。

2009年4月立法院通過22k實習方案,九五聯盟與學生團體共同發起行動

台灣社會也不太平靜,不論是誰執政,幾乎每年都有工人抗爭:1988年桃園客運罷工、新光紡織關廠抗爭、1989年遠東化織罷工、1992年基隆客運罷工、1995年正大尼龍罷工、1996年東菱電子、聯福製衣關廠抗爭、2004年信州化學罷工、2005中華電信罷工、台灣中小企銀罷工、2011年太子汽車罷工、2012年華隆罷工、2013年國道收費員抗爭、2015年華潔工會罷工、2015年南山工會罷工、2015年韓國Hydis來台抗爭、2016年高鐵工會合法休假罷工,直到最近的華航空服員罷工,我們或多或少被捲進其中,或是在旁搖旗助陣,但是在我們心中,卻有一股無法言表的陌生跟迷惘。這條路該怎麼走?我們能怎麼樣激發出更多創意、捲動更多人?

所幸有一些台灣的紀錄工作者及社運工作前輩,用紙筆、用相機、用攝影機記錄了台灣工人的歷史,讓我們得以透過文字和畫面,稍微碰觸到過去的經驗。儘管如此,在勞動這一塊我們的認識還是非常少:至今我們仍然鮮少在主流文化中,看見以勞工及勞動為主體的影像,加上勞動教育在教育體制中缺席,使得我們對勞工、勞動法令和工會的了解普遍都相當淺薄。面對生硬的勞動法規,連我自己都會忍不住打哈欠。讓我不禁開始思考,有沒有什麼方式能讓更多人以輕鬆,但深刻的方式去認識我們身處的世界?

2011/12台灣國際勞工影展


2011年底,應加拿大國際勞工影展(CLIFF)之邀,我和「高科技冷血青年」(現已轉型為「流水線上-血汗企業監督平台」)的夥伴,在「桃園群眾服務協會」和「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」的協助下,催生了一個屬於台灣草根人民的台灣國際勞工影展,共邀請7部國內影片、8部國外影片,以四個主題「在地故事」、「品牌背後」、「移住勞工」、「國際視野」在台灣做巡迴放映。
影展的首映在桃園的咖啡店及教堂,隔年在台北的NGO會館進行兩日的放映及座談,邀請宅神朱學恆、世新社發所副教授陳信行、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、時任綠黨中執委的王鐘銘、工會組織者杜光宇、田奇峰,從影片的內容延伸,以各種角度剖析勞動問題。

除此之外,我們也與大專院校合作,在6間大學(輔大、政大、文化、世新、師大、東華)進行巡迴放映。我們也獲得官方的肯定,與新北市勞工局合作連續四週放映及座談。影展期間播映超過80場,與超過3500人次互動。觀眾對影展的反應熱烈,最後甚至代理了部分影展影片版權,讓錯過影展的台灣民眾之後仍然可以在圖書館借閱精采的影片。

透過這些來自美國、加拿大、菲律賓、中國的勞工影像,對照台灣的工人運動軌跡,我開始慢慢拼湊出這個世界的樣貌,看見世界各地的工人因全球生產鍊而發生關係,也得以一窺對我來說有些斷裂的工人運動史。
桃園首映座談並與觀眾合照


台北場放映邀請宅神朱學恆座談(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)

海外打工v.s.在台移工 看見青年處境


2014年10月接獲台灣青年申訴澳洲85度C違法(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)
2012年6月週刊報導,「清大畢業生淪為澳洲屠夫」引發社會議論,一連串關於「台勞」、「存第一桶金」v.s.「壯遊」、「尋夢」的討論,讓我非常好奇,究竟是怎麼樣的異鄉壯遊及勞動,引起社會大眾如此極端的反應。於是我決定離開台灣,實際到澳洲體驗打工度假,卻隨即在該年年底爆發勞資爭議。雖然我透過澳洲及台灣的工會朋友協助,自行尋求澳洲的官方申訴管道解決了問題,卻發現這樣的勞資爭議案件並非個案,而我只是幸運獲得資源才能解決爭議。

2014年10月,九五聯盟再度接到台灣打工度假青年的申訴,這是的對象是台灣企業85度C在澳洲開設的分店爆發欠薪問題,我們跨海協助青年向澳洲政府申訴,卻直到2015年7月才澳洲官方才公布調查報告,嚴懲澳洲85度C並要求登報道歉。過程中也有許多台灣青年前來諮詢類似問題,凸顯我國青年在海外面對勞動問題苦無資源及人力協助處理。

台灣每年有近兩萬名青年到澳洲打工,在語言、文化等隔閡的情況下,非常容易遭到剝削,求職詐騙、欠薪、缺乏工作保險、惡意開除、以工作為要脅的性騷擾、性侵害等案例層出不窮。我在澳洲的時候曾經私下詢問一些同為背包客的打工度假青年,發現為數不少都是為了還學貸、改善家境、尋求未來發展機會等經濟因素而離鄉背井。

返台後我在移工庇護中心工作了一陣子,接觸到很多與我年紀相仿的菲律賓、印尼籍移工,他們各自有不同的生命故事,而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需要工作來養家。看著這些來台工作的青年移工,同樣在異鄉遭到剝削、欠薪、沒有工作保險、職場性騷擾等,再回頭看看海外打工的台灣青年,我發現這其實是這個世代許多年輕人的共同處境。

2013鐵馬影展:一道給自主公民的練習題


2013年,我在前輩的帶領下加入成為鐵馬影展策展成員,重啟沉寂3年的鐵馬影展,一方面將世界各地的社會運動與相關課題引介到台灣,一方面期許自己能夠為台灣本地長期與社會運動攜手的影像工作者,與亞洲及世界各地類似情境創作者,提供互相聯結、提攜、砥礪的舞台。

2013年鐵馬影展一共邀請國外影片21部、國內影片26部,以「進擊的自由主義」、「食物政治/正智」、「核能/不能」、「台灣精選」四個主題,共放映46場。2013鐵馬影展亦與校園密切合作,除了辦理放映活動之外,亦配合舉行電影討論會、映後座談,校園放映總數近30場。

此外,由志工主導的開放策展放映亦多達40場,不只捲動自己居住所在的社區居民,也讓參與者了解鐵馬影展的在地多元精神。影展期間共邀請17位導演參與影片放映後的座談,包括1位印尼導演進行深入對談。配合影展主題,我們安排了五場專題座談:「新自由主義與在地影像培力」、「好好吃~最初與最終的革命」、「動物與我—關於牠的權利」、「都更與影像記憶紋理」、「開放策展衝三小」,一共邀請17位與談人,以專題方式與觀眾深入對談。

開放策展是我們在2013鐵馬影展的嶄新嘗試,期待透過志工的深入參與,真正讓影像深入日常生活之中。我發現透過影片說故事,我們更能細細體會他人的處境,從中反思自己的生命歷程,而放映跟座談的過程中,更體會到除了既定形式之外,影展還能夠有多元發展的可能性。
鐵馬影展邀請印尼導演來台分享拍攝理念、討論社會議題
鐵馬影展放映互動式影片,觀眾舉手投票決定放映的故事

2014年全球勞工影展策展人大會


2014年全球勞工影展策展人大會 AFL-CIO理事長 Richard Trumka 致詞
2014年,我獲邀參與由美國勞工聯盟(AFL-CIO)主辦的全球勞工影展策展人大會(Global Labor Film Festival Organizers Conference),美國勞工聯盟理事長Richard Trumka在策展人大會上的開幕致詞說明,發揚勞工文化之於社會的重要性,並且勉勵在座來自世界各地的策展人,除了每年固定引進勞工影像之外,在影展期間亦應該透過更多元的形式觸及更多社會大眾,讓參與者能夠更深刻的體驗勞工文化並且看見勞工的歷史。

在這個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,勞工影像是一塊敲門磚,從故事延伸擴大,讓參與者看見勞動者的身影,進而思考相關勞動議題,開啟社會對話才是社會改革的開始。

2016台灣國際勞工影展

經過這一串的軌跡,我開始慢慢看見台灣與世界勞動的圖像。今年,我們有幸承辦臺北市政府勞動局的影展活動,題目訂為「青年貧窮:全球化下的窮忙世代」,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回應我過去幾年的經驗,也試圖在低薪、彈性化的勞動市場裡,提出更多元的社會改革圖像。透過影像故事,我們從他人的經驗中學習,反思我們自身的處境,激發出更多的創新巧思來扭轉社會。

2016台灣國際勞工影展要做的是持續深耕並反思台灣的勞動文化,透過影像延伸成為工人與社會對話的介面,也讓影像能讓社會大眾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勞動、工會與社會運動。這是我所期待的2016台灣國際勞工影展。

來看電影吧!有時候我們缺乏的不是知識,而是缺乏想像力!

2016/8/26-/9/4,光點華山電影院、慕哲咖啡,不見不散!



寫於 2016.06

2016台灣國際勞工影展 策展人
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長
周于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