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勞動日》:從選舉開始的工會參政

文:周于萱(2016台灣國際勞工影展策展人、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長)

自1980年代起,健保就是美國的重要議題。美國的健保(醫療保險)通常與是否加入工會有關,一般來說,沒有加入工會的人,沒有健保的比例非常高。加上1970年代美國經濟轉型,傳統製造業大量外移,使得傳統製造業工會的會員也大幅減少。
隨著經濟轉型、傳統製造業工會的消失,愈來愈多美國人沒有健保。1994年,美國總統柯林頓就曾經提出健康保險改革方案,不過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;之後小布希總統也提出「醫療儲蓄帳戶」(Medical Saving Account)制度,希望納入4700萬完全沒有健保的美國人,然而因為制度本身並沒有誘因,實際使用的人相當少,更不可能吸引原本就沒健保的人,最後一樣不了了之。

但是美國服務業的從業人口越來越多,速食業打工的年輕人、晚間打掃大樓的清潔工、維護夜間安全的保全、幫忙照看孩子的保母,他們許多人都替白領中產階級服務,卻往往連健保都沒有,這種低薪又惡劣工作,又經常是少數族裔或新移民在做,集結了種種的不公平待遇,這些人決定不能再這樣下去。

另一方面,美國服務業受僱者國際聯合會(SEIU)從1970年代開始,為了減少會員流失而進行改革,從「服務型工會」轉型為以會員為主體的「參與式工會」,在美國其他工會組織率持續下滑的同時, 短短幾年內SEIU有超過百萬人加入工會。

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便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,讓SEIU從工會及政策倡議的角色,一路走向以集體(工會)參政的過程。

美國總統大選必須經過2月的黨內初選、8月份的全國黨大會提名,9到11月的競選活動,直到11月全民投票選出選舉人團,最後在12月由選舉人團進行最後投票,才能順利入主白宮。《勞動日》這部影片記錄了SEIU工會參政的過程:從要求希拉蕊和歐巴馬提出健保政策開始,職場體驗活動、政策辯論會、與搖滾樂歌手舉行集會、工會掃街拜票,直到最後親眼見證歐巴馬成為總統。

但就像影片最後所說的一樣:「選上和改變是有一段差距的,選上只是拿到改變的機會,現在改變才正要開始。」除了從政策面下手,督促政府推行更完善的健保之外,SEIU也積極推動提高基本薪資的運動Fight for 15,以草根的方式組織青年、非裔、亞裔美國人、性少數等繼續關注社會議題,為弱勢者發聲。

工會參與選舉只是開始而已,改革之路還需要你我一起並肩向前行。